- 阿陀那识 → 阿陀那識
- 阿陀那梵語, 譯為執持識, 此有二解, 一、 為第八識的別名。 因阿陀那識為執持感官、 身體, 令不坏的根本識;且執持諸法之種子, 令不失;復因其執持自身, 令結生相續, 故稱執持識。 玄奘、 窺基等法相宗新譯家, 認為阿陀那識執持善惡業之勢力及有情之身體, 令之不坏, 故以其為第八阿賴耶識的別名。 二、 舊譯家譯作無解, 而以之為第七識的別名。 因阿陀那識執持種子及有情的身體;而末那識恆與我痴、 我見、 我慢、 我愛等四煩惱相應, 并恆審第八阿賴耶識的見分為‘我、 我所’而執著;二者所代表之意義實繫相同, 故地論宗、 攝論宗的舊譯家, 以阿陀那識繫執持阿賴耶識為自我的末那識之別名。 又,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。 義譯執持, 此識能攝持種子及執受根身, 故曰阿陀那識。 見《解深密經》卷一。
* * *阿賴耶識的別名, 義為執持, 言此識之力, 能執取維持善惡業因, 及有情身體, 使不破壞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